再说荀子那边。
得到了政儿送来的包子馒头,他顿时惊为天物。
羊肉馅剁得极碎,也不知用的什么酱料调制的,那咸香的肉糜没有丝毫苦味。
汤水流到舌尖,让人一愣,他敢肯定各国宫里的尚食令都做不出此美味。
荀子有心想问这美食是怎么做出来的,但又觉得这个问题有些逾越。毕竟这等秘方都是绝不往外传的。
看小政儿护食似的不让他分食,把周围的弟子们气得直甩袖子,荀子好笑点了点他的脑袋,“小儿促狭。”
政儿哼哼道“阿姐说荀子吃松软的食物更好。难道他们也咬不动了身为弟子一点都体谅老师,他们都不感到羞愧吗”
荀子知道他牙尖嘴利,总要刺一刺其他人,便安抚道“君子当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你天资聪颖,但性情倔强,以后可得收收性子。”
小政儿装作乖巧地点头,故意道“老师昨天说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可是他们好些人谄媚阿谀,还在背后诋毁挑剔,我觉得我比起他们已经够像个君子啦。”
弟子们,尤其是看不起元玖的那几个弟子气得跺脚。
这小儿又在老师面前说他们坏话了
荀子一笑“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他们太愚钝,所以需要教化,以及长久的修行。但政却聪慧过人,所以我更担忧你呀。”
弟子们“”
好像被骂了不确定,再听听
小政儿得到赞扬也没得意,不过荀子的担忧没有错,越是认真听了讲学,在内心深处他就越不喜这套礼。
他懵懂地意识到,他要跟着曾祖父打死五国除齐国,从荀子这里所学的,是打不死五国的。
不过荀子是个富有智慧的老者,他和阿姐都喜欢他。
另外,这群人里好多都讨厌秦,也就是说会成为自己将来的敌人。
所以小政儿也在偷偷观察他们。
他们口头上说着君子德行,但却还没有兵家的李牧大度宽容。他都不明白荀子为什么非得教化这群人。
还好上路以后荀子讲学的主题变了,讲起了更多关于秦的事。
包括秦立国,秦的地势,秦之前的君王,一切都让小政儿听得那么津津有味。
元玖也是如此,她所知道的只有文言文史料,现在听荀子这么一讲,顿时非常可惜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传奇人物。
风起云涌的战国,又何尝不是个璀璨的时代呢。
儒家,法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他们的光辉依旧在后世永存。
一些人在岁月长河里消失,未免遗憾。
嗯,以后嬴政统一了就把战国史安排上。争取让历史书再厚几页。
就这么晃晃悠悠,在入冬前,他们才总算到了咸阳。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