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报那边有何反应”坐
此时,编委会内的会议,已经到了尾声。
约三十岁左右的出刊编辑回应道“回主编,清华学报没有反应,仍
“好吧你先下去。”胡适听闻,点了点头,揉了揉微微头疼的额头,示意出刊编辑先出去。
“是。”出刊编辑没有停留,转身离去。
很快,会议室内陷入安静。
“大家就这件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吧。”胡适中指轻轻敲了两下香烟,烟灰落
北大学报月刊编委会全体成员齐聚于此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最新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且头疼的事情。
身为北大文学院院长、文学系主任和教务长的胡适,乃是北大学报月刊的主编,整个北大没有谁比他更适合这个职位。
不过,饶是胡适,对于张三先生的一稿多投行为,也感到颇为棘手。
不好处理。
这件事,真的不好处理。
不处理,违背学报规定。
处理,对不起这本著作。
若换作其他文章,胡适毫不犹豫按规矩处理,大手一挥,直接中止期刊
然,这本张三先生之机械制图,分量之重,连胡适都不得不掂量一二。
此书,经过北大学报全体编委和校长蒋梦麟的认可,对中华工业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
虽非任何先进技术,但标准之重,即便连注重文学领域的胡适,亦然知晓几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张三先生能给北大学报投稿,这是整个北大学报的荣幸,正如同爱因斯坦和诺贝尔之间的关系。
北大学报说是月刊,事实上,由于高质量文章稀少、外界环境因素等等影响,导致学报出刊日期并不稳定。
大多数时候,要么三个月出一期,要么半年出一期,时间并不固定。
当然,若是稿子多的话,偶尔可以月刊
坐
不
此话一出,顿时吸引办公室内众位编委的注意力。
“哦德潜,你的意思是”胡适听闻,若有所思。
“他们不
别看北大和清华互相竞争,事实上,两所大学的教授们私下里关系极好,昨天钱玄同才从清华园里出来,同闻一多和陈寅恪等好友聊了聊对国家和民族的事情。
胡适点头,目光看向其余编委“大家还有其他意见吗”
众人纷纷摇头。
“那就照德潜的意见办,撞稿便撞稿吧,为了我中华,牺牲学报一点名气不算什么,望张三先生呕心沥血之作,能推广全国,使之为我中华工业机械之标准。”胡适放下还未燃的香烟,站了起来,正声道。
众人起身站立,郑重点头。
“没想到张三先生会一稿多投,害得我以为本期学报会成为全
国第一,哈哈,过两天去找友三兄聊聊,看看是他们清华先到稿子,还是我们北大先到稿子。”正事谈完,胡适笑了起来,打趣道。
钱玄同微笑点头“是的,昨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