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有的战俘脑瓜儿好使,感觉这要是回去了等哪天大汗领兵再来攻打叆阳,杨林把大家的“认罪书”在阵前一亮,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因此这些人宁可在叆阳当俘虏也绝不回去,不回去至少家人们还能活。要是回去了在认罪书上画押的事肯定瞒不住,到时候是生是死可就看天命汗的心情了。虽说大汗总不能把被俘士卒的家属都给砍了,但是贬为奴隶还是极有可能的。
杨林也没强迫这些战俘回去,而是对他们说:“留在这里可以,但是天下没有白吃饭不干活儿的好事。你们得在工地干活儿才行,而且必须要守规矩!”
愿意留下的战俘们大概有三十多人,他们忙不迭的点头应允。只要不回去面对努尔哈赤那些人的盘问和猜疑,留下来干什么都行。
处理完战俘的事情后,杨林又隆重祭奠在两次保卫叆阳战役中阵亡的军民。特意在离城三十里的天华山区找了一处风水极佳之地,作为安葬阵亡军民的陵园。并树立高达十余丈的石碑纪念。
石碑正面镌刻杨林亲笔题写的“叆阳阵亡军民陵园”,两侧分别详细记录了两次保卫叆阳的战役经过和取得的战果。后面则是镌刻着所有阵亡军民的姓名。
对此邢云衢和金彦春两位文士不禁抚须暗自赞叹:“杨游击真乃大才,仅此一点尽收全城军民人心矣!如此往后,胡虏再犯叆阳恐要重蹈覆辙也!”
为了表现叆阳军民在保卫家园战斗中的英勇不屈,杨林又命人将后金战死士卒尸体垒成的“尸观”拆除,将其全部掩埋在陵园对面两里的一处低洼之地,形成一座巨大的坟冢。冢前立有一块丈余高的石碑,上书“镇虏碑”。其炫耀武功和狂傲之气尽在这三个大字中。
之后杨林给全城军民放假三天,大摆戏台和流水席犒劳大家。戏台上是他新编写的二人转拉场戏——《牛头山》。主要讲述民族英雄岳飞岳元帅如何在牛头山设伏,以寡击众大破十万金军的故事。
文艺节目的好处就是宣传己方思想,歌颂英雄人物鼓舞民众士气。因此《牛头山》的大戏一开场,那激昂向上的曲调就把叆阳军民的目光牢牢吸引住了。
当剧中扮演岳飞的演员激情唱到“横枪立马牛头山,十万金兵难越关。流苏曌日飞白羽,胡奴折戟夜遁还”时,台下的军民一片沸腾。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