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颤颤巍巍的(这个时代的人的营养状况普遍不好,所以五十多岁的人就已经是两鬓花白,显得很老了。)迎来上来。
方以智赶紧下了车,这老者便道:“听说公子要来,小老儿已经吩咐人连夜把别院都打扫好了,公子和列位公子都可以先进到别院里喝杯茶,然后再上山。”
“忠伯,有劳了。”方以智也回答道。
这处别院方以智也和郑森提到过。其实
随着赋税的增加,普通人家越来越难以承担这样的压力,于是一种奇怪的避税方式就产生了,那就是自耕农们带着自己的土地,以及自己一家,投身到那些中了举人,进士的人家的名下去,
“忠伯,山上可准备好了?”方以智上了轿子,却掀开轿帘,向
“回少爷的话,山上都准备好了。”“忠伯”赶忙低头回答道。
一行人就都上了轿子,进了村子,一直到村子东头,就远远看到了方家的那座别院,虽然不算太大,也算不上华丽,但是粉墙黛瓦依着山脚,掩映
轿夫们把轿子抬进了前院,就赶忙退了出去。这一行人中虽然没有女子,(李香君扮成了书生,而环儿则扮成了书童)但是这里依旧不是他们这样的下等人能长呆着的地方。
几个人下了轿子,方以智道:“其他朋友还要一阵子才能来,我们且
郑森知道他所谓的不便指的是什么,其实无论是郑森还是顾绛或者是方以智自己,爬上这座算不得太高的山,其实都算不得什么,只有李香君裹了小脚,平底里走走倒也罢了,要爬山却是不能。
“多谢方公子体恤。”李香君也低声道谢。
“朝宗贤弟。”方以智迎上去道。
“密之兄。”那人也向方以智行礼道。
“朝宗,我这里有几位朋友,真要向你引见一下。”方以智便拉住了侯方域的手,向他介绍起了郑森等人。
“这是晋江郑大木,大木乃是虞山先生的门生,为人最是热忱,正是我辈中人。这位……”方以智望着一身儒服的李香君,一时却不知该如何说,倒是李香君主动一揖道:“江宁府李香,见过侯公子。”
侯方域听了这名字,眼光猛地一闪。他乃是
“弟等亦常闻先生之名,今日一见,幸何如哉。”郑森也道。他自然听出了“珠联璧合”里头的意思,而李香君则微微的低下头,轻轻的向着郑森这边横移了半步。
郑森也知道侯方域吃了李香君的闭门羹的事情,考虑到自己搅散了《桃花扇》里的传奇,再加上上辈子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