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始皇有点好奇了。
此前天幕那一段,他听出了几个要素,民力耗竭、朝中混乱。
眼下他稳坐朝中,何来混乱
北原还没打、长城还没修、阿房宫也还没开始建,又何来民力耗竭
这个小闺女儿又看出了何处的不足
“大秦
“心向秦国的书人数量有那么多吗”
“这些书人能上一来就当县乡里的长官吗”
“如果不能,那底层的黔首
秦朝扩张的太快了,对于打下的土地并没能很好地消化掉。
始皇此前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过这个问题,所以他早几年前就下过令,迁移十二万户地方豪强入咸阳。
彼时秦国总人口约
相当于全国每三四十户人家里就得迁走一户到都城。
这手笔不能说不大。
但显然,能维持的效果有限。
一来,真有门路的富户贵族可以提前规避。
至少楚昭就没听说过张良、项羽等人造反时住
二来,旧的豪强迁走了,新的豪强还会出现。
根本问题是人才的紧缺让大秦朝廷没法接过基层的权利。
许多基层官吏根本就是六国的投降故吏
这大概也是秦朝灭亡时,六国反军气焰如此嚣张的部分原因。
“他们想当秦国的官吏就自然会心向秦国。”始皇沉声,“学通秦法便可为秦吏,大秦从不曾阻拦他们。”
这个思路倒也没错,只要始皇一直活着,只要大秦朝廷永远强势,熬个一两代人,地方上那些人自然会改当大秦顺民。
但问题是,父皇您命短没熬住啊父皇
楚昭不想说这么讨打的话,她换了
个方向吐槽“您也知道那是吏啊。”
官与吏,地位分明的两个阶级。
鹿街提醒您我,始皇闺女,未来皇帝,打钱第一时间
那些自认有出身、有抱负、有学识的人都想当官。
可大秦如今选官还依赖世袭传承、官员内推和陛下面试。
没有门路出身,就没有机会。
那些底层小民倒是当个吏就心满意足,可问题
把这些问题归总起来就是
“父皇,如今的大秦失去了黔首的上升渠道。”
“曾经商鞅改革,支持军功换爵,于是大秦军队战力倍增,就是因为大秦黔首看到了上升的渠道。”
“如今无仗可打,无法晋升,那些黔首中有智慧、有勇气、有口才的人,难道就能甘心一辈子老实种地吗注2”
“父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秦给不了他们希望,他们就不会给大秦希望啊父皇”
楚昭叭叭叭一通,刺激得始皇又摔了一个杯子。
“他们敢一群狂野悖逆之徒,也敢妄想
“所以啊父皇,我们要开书院培养属于大秦的人才。”楚昭这才算进入正题。
“开书院”始皇的情绪一下子平静了,“如曾经容纳诸子百家的稷下学宫那般吗”注3
如果是像那样厚待一群百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