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汤昊是武勋,不是什么权臣,要时刻摆正自己的身份。
你连文臣任命都敢插手,这是在教皇帝陛下做事嘛?
诛九族警告……
至于驻倭大将军,汤昊偏偏举荐了朱当沍。
原因很简单,无非就那么几个。
其一,朱当沍是宗室子弟,所以他永远不可能背叛大明。
其二,朱当沍是个人才,骁勇善战,武艺不俗,由他统帅两万战兵足以镇压倭国境内的一切叛乱了。
其三,朱当沍这个宗室身份运用得好,也有利于对日后进行布局,那就是分封藩王到海外立国,为大明永镇山河!
不过正因为朱当沍的宗室身份,所以略显敏感。
毕竟这个驻倭大将军可是手握重兵,两万战兵精锐又不是摆设,一旦皇帝朱厚照对此生出异心,只怕不会给朱当沍这个机会。
好在朱当沍能来,那就证明皇帝朱厚照做出了决断,没有辜负汤昊的一番苦心。
紧接着最后这位驻倭大臣,汤昊就不认识了,经过陈宽的介绍,他这才知道此人叫做梁储,是朱厚照做太子时的东宫讲师,换句话说就是朱厚照的东宫旧臣,名义上的半师。
嗯,朱厚照的心腹旧臣,不出所料。
双方各自见过面,汤昊也不急着回京都,毕竟这些人刚刚乘船出海疲惫不堪,先休整一日再说。
夜晚宴会上面,众人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结束之后汤昊留下了陈宽、梁储、朱当沍三人,有些话要交代他们。
首先第一个,那就是询问京师局势。
从陈宽口中得知,汤昊离京之后,朱厚照按照他的提醒,立刻着通政使司开办大明新报,专门给老百姓看的报纸,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等开启民智的行为无疑就是要斩断士绅在地方上的统治根基,所以他们坚决反对。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这报纸上面写明了某地受灾,朝廷拨出了五十万灾银,那么老百姓得知后心里面大概就有了个数,按照士绅缙绅以往的默契手段,那自然是层层搜刮,最后到灾民手里面的灾银别说五十万了,开棚给他们施舍几天的清粥那就算是不错了。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