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连朱厚照都觉得脸红发烫,于是将矛头对准了弘治朝这些忠良贤臣们!
“元辅!”
“总宪!”
“大冢宰!”
“伱们三位也都看看!”
“朕要一个解释,如若不然,朕就会让中山侯自行处理了!”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中山侯自行处理?
那个天杀的莽夫还会怎么处理?
杀人,是这个屠夫刽子手最在行的事情!
老首辅刘健深吸了一口气,迅速上前从韩文手中夺过了密奏。
天官马文升和总宪张敷华也急忙上前,三位朝堂真王一同观看了起来。
只是,这越看到后面,三位大佬的脸色就越是难看。
他们也终于明白,小皇帝这一次,为何会如此震怒了!
盐政败坏,这是老生常谈的事情。
事实上,弘治以后,士人全都视盐运司为畏途,究其原因,还是与这盐运司名声污秽、责重权轻有关。
太祖高皇帝在建立大明做吴王的时候,就于两淮设都转运盐使司,大明立国之后运司之制被迅速推广至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地,“都转运使掌鹾事,以听于户部”,其衙门内部层级分明。
这都转运盐使司,设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从四品。副使一人,从五品。判官无定员,从六品。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从八品。
运司衙门品秩较高、编制众多,是因为负责生产、囤积食盐的运司成为明廷榷盐获利体制的核心机构,盐利可是大明财政的支柱之一,而盐务又复杂异常,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局面。
各地的都转运盐使司衙门在品级上虽较三司稍低,但仍能与之分庭抗礼,形成了“四司”并立,各有专职的格局,运司的地位丝毫不在藩臬衙门之下。
大明立国初期,这盐运司官员,那可是是人人竞争全都渴望的实权职位。
其一,国赋莫重于盐,朝廷极为重视运司官员的选任,“必择廉能练达”;其二,运司“去有司之纷扰”,盐务事权非常专一;其三,时人对运司官员仕途前景的估计也较为乐观。
朝廷在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