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从前些年开始,这盐价就一路飙升,而且官府也丝毫不予理会,哪怕有人去报官也没用,反倒是那些倒卖廉价私盐的私盐贩子,官府抓捕起来倒是积极,抓到一个杀一个,所以后来连卖私盐的都没有了。”
“这官盐太贵买不起,卖私盐的又被官府给杀光了,老百姓是真买不起盐,被逼得没办法只能不吃……”
官盐太贵买不起?
私盐贩子被杀光?
漂亮,真是漂亮!
官商勾结,贪腐受贿,玩的这么花吗?
汤昊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老农说的从前些年开始。
老农做了一辈子的老农,可能连这个村镇都没有出去过,所以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时间也很正常,甚至你要是现在去问他,他可能都不知道大明皇帝是谁,这是封建王朝绝大多数百姓的真实写照。
但是,他不知道,汤昊知道。
大明对于盐价的管控,一直都很重视,直到大明弘治五年,叶淇变法!
时任户部尚书的叶淇提出改纳粮边仓为纳银运司,即盐商不再运米、麦至边卫换取淮盐引额,而是直接纳银于两淮各盐运司,换取盐引,赴场守支,所得银两一并解交太仓,以银分解边卫,边卫以银购粮。
朝廷开中,本是为了输粮到边,因此让渡出部分食盐利润。
叶淇变法后更是脸都不要了,朝廷等同于是直接将食盐交给这些盐商去经营销售,而朝廷只管从盐商手里面收钱收取真金白银,至于九边军民的死活,天下百姓的死活,他们并不在意。
而现在,报应就开始了。
如果把下雨的权利交给了卖伞的人,那么雨还能停得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