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昊率军汇合三千四卫禁兵后,就从朝阳门出了城门,直奔通州张家湾码头而去。
此次南下,走水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汤昊也打算顺道考察一下大明的运河运作体系,看看这条养活了无数百姓子民的人工河流到底是如何运转的。
一行人马在张家湾码头登上官船,在两岸纤夫的牵引下,官船缓缓前行。
直到风帆渐渐鼓起,不再需要人力辅助,船上的水手快速解下挂在船上的纤绳,纤夫们一点点的收回纤绳,凭借着纤绳他们才能拿到这一次拉纤的收成。
码头上面,满是往来商贾,热闹异常。
提及运河,就不得不提到雄才伟略的永乐大帝。
当初鉴于永乐政局需要,所以永乐皇帝决心迁都北京,而迁都之前就必须解决粮食的问题,所以永乐朝廷疏浚运河,大力发展漕运。
永乐以前,甚至是元朝,都是通过海运来运输军队与物资,但海运极易受到倭寇海匪的掠夺侵扰,为了保护运输船只,还要专门配备军队沿途护送,军队的开支又是一笔钱,所以永乐皇帝决心开凿大运河,整合水路各条支线,彻底废除海运,全面发展漕运。
永乐九年,会通河开通,这极大地为大明节省了漕运所需的人力成本和物资消耗;永乐十五年,清江浦河道的开凿确保了会通河水源保持充足,再也不会因为降雨干旱等问题影响运输效率。
自此,大运河各条支线逐一被贯通,漕运也直接取代了海运。
有句话说的好,想致富,先修路。
交通的发展对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
而漕运作为大明王朝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不但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漕运路径上的多个城镇也因运输船的往来停泊而得到发展,除了大明初期漕运基本上只为军事运输服务外,永乐之后民间运输大量采用漕运,也带动了漕运系统上的城镇飞速发展。
汤昊站在甲板上面,看向身旁的汤木问道:“汤姆,这漕运现在是谁在执掌?”
“平江伯这一脉,现在是五代平江伯陈熊。”汤木不假思索地开口回答道。
“当年初代平江伯陈瑄治河通运道,为国家经久计,生民被泽无穷,因此备受朝野赞誉,正是因为陈瑄做得太过出色,历代帝王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