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这些廷臣,除了汤昊之外,全都是清一色的读书人,他们自然无法接受!
内阁首辅刘健率先开口,沉声道:“陛下三思,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几二十载并不容易,一朝革除功名,那也就意味着先前所有的努力与付出全部付诸东流,这……无异于是要了他们的命!”
“陛下,此举不可为!”天官马文升也罕见地表态,“革除功名一事,有碍陛下仁义之名,还请陛下三思啊!”
总宪张敷华有些犹豫,可他终究还是个读书人,自然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小皇帝开此先河。
“陛下,读书人在朝为官,在乡为绅,乃是朝廷基石,不可如此……苛责啊!”
三位真王表态了,其余廷臣自然也不会坐视,毕竟这可是跟他们自身利害攸关的事情!
是以满朝廷臣纷纷以头触地,跪请小皇帝收回成命,不要开此先河,革除功名!
见此情形,朱厚照顿时就气笑了。
他也懒得再上锤子课了,直接从月台上面走了下来,冷冷地看着这些廷臣。
事实上,革除功名这记损招,是汤昊教给他的。
他们君臣二人就兵部官员处理一事,得出了一致结论,那就是直接给湖广乡党来一次狠的,将这五十六人革除功名终身不予录用!
如若不然,这一次将他们逐出了朝堂,只要李东阳还在朝一日,他们就有重返朝堂的机会,那不是纯粹恶心人吗?
当然,小皇帝也明白,功名就是这些文臣缙绅的底线,这是基于何天衢一事得出的结论。
其实汤昊事后经过认真思考,假设他当时答应了何天衢的条件,保住何天衢的官身保住他的功名,那这何天衢是不是有胆子敢直接检举揭发李东阳呢?
偏偏汤昊当时没有深思细想,只是觉得这个何天衢做官做得脑子糊涂了,都特么沦为阶下囚即将问斩了,还想保住自己的官身自己的功名,简直就是要功名不要命!
而后事实证明,他何天衢正是要功名不要命!
既然检举揭发李东阳都不能保住自己的功名,那失去了功名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何天衢很是干脆地当着汤昊的面儿,一头撞死在了墙壁上面!
这就是大明读书人的真正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