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珠被问到这里又是一叹,半晌才悠悠叹道“赖嬷嬷押着儿子到老太太跟前负荆请罪,愿倾家资弥补儿子的过失。她说抢占良田的事长子虽不知情,却险些累及国公府的声誉,死后无颜向老国公爷交待。唉,赖嬷嬷深明事理,老太太又仁善”
“老太太仁善”这几个字,激得探春起了层鸡皮疙瘩,这当口可不能搞妇人之仁
有道是斩草必要除根。既然两边已然翻脸,就必须把对方打进埃尘,永世不得翻身。不然,后患无穷啊。小小蚂蚁能咬穿千里大堤,更何况赖家还有个未来的县令儿子
探春提心吊胆听大哥哥讲述老太太的处置,随着贾珠慢条斯理的讲述,脸色渐缓,悄悄吁出一口气。
老太太仁善
呵,比她想得狠多了。不过以红楼世界的主流观感,可能老太太的处置已经算得上优待了。
赖家毕竟是家奴,而奴才是没有私产可言的。不止没有私产,就连性命也是家主的。
仅就探春和贾芸查出来的证据,贾家就是把赖大活活打死,人们也会觉得他死有余辜。要是把贾珠从他家里抄出来的账本再核上一核,估计赖家连老带少都得
因此赖嬷嬷请罪时,只字不提免儿子死罪的说法,只一个劲地表忠心,一个劲哭她不敢到九泉之下见老国公爷。
史老太君仁善,到底没要任何人的命。当然,这样的奴才贾家无法再用。老太太顾念着赖嬷嬷到底伺候过老公爷,豪迈地一摆手,除了赖大家三十余口的奴籍,又拣了块金陵郊区的薄田,令他们一家搬去安身立命。
李纨闻言不住念佛,由衷赞道“赖大一家虽失家产,却也因此除了奴籍。再加上老太太赏的田产,若经营得当,想来日后不愁生计。听说他家小子书不差,兴许再过上两三代,赖家也是户耕人家了呢。日子虽比不得如今富裕,到底得以改换门庭。老太太行善积德,必能得佛祖保佑。”
贾珠不认同祖母的轻拿轻放,碍于身份不便明说。对着老婆再无顾忌,哼道“一个奴才,谈的什么家产他那些钱还不是从府里底鼓出去的只要一想到他扛着府里的旗号到外面招摇,我就一阵阵后怕。好好的府邸,倒叫这些奴才给败坏了”
两夫妻话不投机,齐齐望向三妹妹。
探春正被天大的喜讯砸得两眼金元宝乱转,见大哥哥望过来忙抢着问“也就是说,赖大家的家产全部入库充公了”
贾珠被她问得一脸莫名,回道“那个自然,不然呢”
探春兴奋地搓搓小手,接着问“那赖大家的家奴也,也”
贾珠淡淡道“那些奴才不知根底,不能进府伺候。老太太命吴新登细细核查,过后都放到庄子上去劳作。”
探春下意识吞吞口水,再次
贾珠倒没想到这节,迟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