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宁国府辈分最高的是贾敬,无奈他一味好道,不理俗事,由其子贾珍袭了爵位,并担任贾氏族长。可以说,贾珍才是宁国府的实际掌家人。
贾敬只有一子,贾珍也只有一子,名唤贾蓉,即秦可卿之夫。
秦可卿身为贾氏长房长孙媳妇,身份不可谓不高。可叹她病时无声无息,死后方得风光大葬。
贾政谏言无果,气哼哼作罢。
贾珍一意孤行,挥金如土似的大办葬礼,气得尤氏躲
尤氏关键时刻撂挑子,贾珍心虚,也没可奈何。思来想去,只得往荣国府搬救兵,请王熙凤代管宁府内务一月。
王熙凤与秦可卿素来要好,听到贾珍要倾所有大办白事,不免雄心高涨。决意把这场葬礼办得轰轰烈烈,全了两人相交一场的情谊。
因着自己年轻,又没操办过白事,她生恐被人挑出毛病,每日卯正二刻就亲往宁府点卯理事。
宁府白事繁重,凤姐却不肯卸下荣府的担子,忙得两边跑。常常人才到宁府,荣府的人就跟了过去;人才回荣府,宁府的人又追了过来,一个人上演车轮大战。
凤姐累归累,却暗自得意。觉得经此一事,自己把合族所有妯娌都比了下去。
探春见状升起不祥之感。原著里凤姐的血崩之症,正因操劳过度所致,焉知不是此时种下的根想到她“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判词,念着她待自己的种种好,无法坐视。
这日待凤姐从宁府归来,探春备下细粥并致小菜,亲自送去慰问。
凤姐很是动容,当下拉她一起用饭,席间亲厚更胜往日。
探春见一顿饭的功夫,跑来三波回事的婆子。凤姐边用饭边理事,连口茶饭都吃不消停,更添忧心。有意帮忙,又有些顾忌。
一则她“年幼”,恐被人议论多智近妖;二则也怕凤姐疑心她想抢功劳。毕竟宁府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凤姐却当成宝,甘之如饴。
事实证明她想多了,王熙凤从来没拿她当外人。
凤姐看不上小户出身的正头婆婆刑氏,自打嫁进府,就旗帜鲜明地投效到姑妈麾下,连家都搬去了二房。也正是这份决绝,才有了如今的大权
凤姐同姑母一拍即合,王夫人素来不喜儿媳李纨,也乐见侄女与探春同心。遂亲自出面,要探春给凤姐当帮手。
探春大喜。她
跟着凤姐历练,正好借机给荣国府号号脉,看看这匹将死的骆驼死透了几分
毕竟她救下贾珠,剧情也会有所变化,想来家族衰败的势头会有所减缓。
探春不求别的,只求荣国府撑久一些,不至将她卖给南安太妃。
若能避开和番的悲惨结局,她大概率会嫁入高门。届时,管理内务就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可比二戈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