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新派来的丫鬟婆子,较之先前那些确实强了百倍不止。
奶妈姓徐,是老太太派来的。
徐妈妈曾伺候过宝玉半年,后因染了时疫被换下来。从伺候宝玉到伺候探春,无疑是从天上摔到地下。难得她宠辱不惊,办事没有半丝懈怠和抱怨。
大丫鬟侍书是家生子,老子娘
初时,探春见她不言不语的,是当是个闷葫芦。直到撞见她向太太回事,才知道这也是个牙尖嘴利的。
有这两个得力的镇着,探春的小日子总算安稳起来。
探春美滋滋,赵姨娘却不肯省事。不知她又听了谁的挑唆,跑到贾政面前哭诉,非要把女儿接回来。结果被贾政骂了一场,闹了个灰头土脸。
王夫人教养探春,不止得到丈夫的支持,连老太太也要赞她一声贤惠。
其实这个贤名,该颁给贾珠两口子才对。
王夫人自认为上了些年岁,要好好珍重保养。自内侄女王熙凤嫁给大房的贾琏,就被她借过来帮忙内务。平日里只专心理佛,并不大操心家务,更遑论庶女。
探春只每晚过去睡个觉,白天则“长”
用周瑞家的话来说就是“珠大爷、珠大奶奶争着宠三丫头,竟是拿小姑子当成闺女养呢”
李纨对小姑子的感激
探春的兆梦不仅帮着丈夫洗清冤屈,更扫她的种种猜忌。若非如此,可叫她日后该如何与夫君相处,又该怎样熬过那不堪的余生
人人都说小姑子难缠,李纨的小姑子却是她的救星。她对探春感激满满,日日对着玉雪可爱的小娃娃,渐渐生出几分为人母的错觉。
李纨如是,贾珠也不遑多让。
贾珠笃信儒学,不信预兆之说。他觉得没做过就是没做过,只要不放弃追查,真相早晚浮出水面。他没把恢复名誉的功劳记
贾珠自小修习孔孟之道,满脑子忠孝节义,从不肯做半点出格的事。此番无端端被扣上“乱人伦”的帽子,当真生不如死。要不是怕被曲解成畏罪自杀,他其实早有心以死明志的。
那些灰暗的日子里,身边所有人都背弃了他,都
说来血缘也真是奇妙的所
三妹妹极爱说话,一张小嘴吧吧的能说上半天。他不必挖空心思想找话题,也不用
养伤的日子闲散恣意,苦惯了的贾珠总觉自己
听到这个消息,探春喜大普奔。阿弥陀佛上帝保佑,梦魇一般的脱口秀表演终于结束了。
探春自认没有李诞的才华,每天不重样上演脱口秀对她来说太难了,早就快撑不下去了
学渣贾盼盼没想过,她也有盼着开课的一天。
当然,古代教学可不讲寓教于乐那套,甚至连汉语拼音的过度期都没有,上来就是枯燥的背背背。
这种反人类的教育手段,只有她这个伪儿童才能应付得来吧
为了抱大腿,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