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与乔枣花住
乔桦的妻子郑氏是他师父的女儿。
那老秀才苦熬四十年都没中举,最后终于明白自己不是考科举的料,便歇了心思,亲自教养女儿、徒弟。
老秀才把自己的女儿教得知书达礼,为的就是能让她嫁出去后,能助夫君寒窗苦,以全他终生都没中举的遗憾。
吕氏时常为自己小儿子能不花一分礼就娶到秀才女儿这件事感到自豪。
尤其是这小儿媳妇还带着她爹教书这么多年攒下的薄底当嫁妆
县里的房子都是现成的,两进的青砖小院,离县里的书院还近些,老秀才死了以后这房子就留给了郑氏,如今正好让儿子
虽说当时乔松成亲的时候,村里有不少人嚼舌根说乔家这是吃绝户。
寻常人听到这话都会羞得无地自容,但吕氏不同凡响。她越
乔桦自从得知了亲娘干过的事之后,连着几天都心绪不宁。
他与大哥乔松虽隔了个肚皮,但好歹是同一个爹,他对这个大哥谈不上厌恶,也谈不上喜欢。
他知道,后娘跟前头生的那個孩子处不好是常有的事,故而从前娘对大哥没好脸色的时候,他只当是老人家
可如今,娘竟然差点害出了条人命
若是此事让书院的同窗知道了,他的脸往哪里放
乔桦
“今年早些回去吧,趁着雪没下大,明儿咱就走。”
下雪这日,夫妻俩点了灯,坐
郑氏给年仅两岁的儿子绣着肚兜,他们的儿子
她瞅了乔桦一眼,忍不住埋怨。
“不是我说,娘这事是做得真不地道大哥就算不是亲生的,可好歹也叫了这么些年的娘,她的心莫不是石头做的,捂不热的”
郑氏手上穿针引线,心里对自己这婆婆是止不住地怨怼。
夫君千好百好,就是有个娘实
原以为不过是个眼皮子浅又不大要脸的老太婆,她占着秀才女儿的身份高地,又不常回去,时不时捏着鼻子给点好处倒也就打
却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不同凡响的老虔婆,没灾没荒的盛世之年都能不吭不响整出这么大个篓子
她嫁给乔桦四五年,头一次生出点儿后悔上头顶着这么个不把人命当回事的婆母,她还不如去别人家里跟婆母争鸡毛蒜皮呢
想到这里,她就觉得胸口气不顺。
“我听闻大嫂可是从县上嫁过去的。她娘家兄弟
乔桦皱了皱眉,那是他阿娘,她怎么能这么往黑了揣摩埋怨地看了郑氏一眼,却
再一转眼,细细品味,确实觉得不对。
甄氏年轻时常去鼎食记里帮忙洗刷碗筷,彼时乔松打了猎物,就经常去酒楼卖银子。两人经常打照面。
乔松那时候年轻气盛,俊眼修眉,甄氏刚刚及笄,温婉娉婷,一来二去,俩人就两情相悦。
本来吕氏很是不忿这继子为何能寻上这种好亲事,百般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