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并没有注意到李令月的眼神。此时的他,正惊讶于麦也能制成这般精细的吃食。
他曾尝过麦饭,麦饭有多难以下咽,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不过,自从与李令月见面以来,嬴政的许多观念和认知不断地被颠覆、刷新,他已经习惯了。
对于李令月的话,嬴政并不怀疑。他只惊诧了一小会儿,便开始在心中计算着秦国境内有多少亩麦,可以制成多少面粉,他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将其利用起来。
因心中存着事,嬴政有些食不知味的,倒是辜负了这碗面条。
饭毕,嬴政身边一名机灵的侍者心知嬴政必有想法要单独与李令月交流,便手脚麻利地将餐具收拾好,而后带着众人退了出去,将空间让给李令月与嬴政。
李令月瞧着他那低眉顺首,眼中却透着些精光的样子,不由笑着道:“陛下身边伺候的人倒是有眼色。”
嬴政道:“这赵高,的确甚合寡人的心意。”
他略抬抬手或是伸伸腿,赵高便知道他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有这么个人在身边伺候着,的确舒坦不少。
李令月却挑了挑眉:“赵高?”
嬴政见她神色有异,忙问道:“太女也知道赵高?”
他心中骤然起疑,这赵高虽有几分本事,但于治国之道上并无大才,为何连后世王朝的太女都知道他的存在?
后世在提起他的大秦时,最该想到的,不是他手底下的能臣干将吗?
“知道,秦二世而亡,赵高功不可没。后世之人,常以此为诫。”李令月道。
虽然最终还是有很多朝代重蹈覆辙就是了,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唐朝中后期参与废立皇帝的权宦……
明智的帝王即使要用宦官,也懂得何为节制,昏聩者,则偏听偏信,最终使得宦官尾大不掉,给朝廷和继任者带来无尽的隐患。
言归正传,在赵高之前,近身伺候帝王的侍者,在其余人眼中渺小得如同尘埃一般。
毕竟,这些侍者的权力,皆来自于帝王。帝王宠信这些侍者时,这些侍者自然能得几分脸面,他们收回这份宠信时,这些使者顷刻间便会被打落尘埃。
但在赵高之后,便没人能够轻视这些近侍的威力了。
距离权利中心太近,他们便有了狐假虎威的便利。偌大朝廷,也能被他们说败坏就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