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0章 殿试(第2/3页)

跟包拯的父亲一起

站不多久,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带着两个仆人来到徐平身边,口中道:“云行来得好早!用过早饭没有?”

徐平回个礼道:“家中已经用过了。”

来人正是程浚,这些日子两个人走得近,算是新榜进士里徐平惟一能说上话的。其实两人性格相差很远,程浚家里有钱,好吃好喝好色,每天大多都是流连于青楼妓馆,徐平就沉闷得多。但没有办法,几百个新科进士里本就没有几个出身商家的子弟,官宦人家出身的难免看不上他们,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两人只好勉强凑到一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自然的事。徐平也想跟韩琦文彦博这些人交往一下,奈何这时候人家看不上他,他也懒得去巴结。

本次省试共取了四百九十八人,徐平位例三十五名,程浚一百一十九名,第一名省元是吴育。此时的殿试还会继续黜落,过了殿试的才真正是进士。不过殿试的录取率基本

桑怿果然没有通过省试,早早就回去了,此时正是春忙的时候,落第了还得老老实实回去种地。好

令徐平吃了一惊的是欧阳修竟然

程浚对欧阳修落第不以为然,尤其是

又等了一会,便有官方指定的书铺的人前来,指挥着一众举子排队,先领标有座号的文牒。宋朝的书铺有公证的功能,这些事情要由他们来做。文牒上有姓名籍贯等内容,实际上就是此时的准考证。进宫考试的时候,书铺会与守门的把文牒回,文牒丢失的直接丧失考试资格,相当重要。等到放榜,书榜按照榜单

领罢文牒,才开宫门众举子依次而进。

皇上

考题

徐平先看诗题,《南风之熏诗》,心中一喜。这是唐朝曾用过的一道赋题,徐平背得烂熟。诗赋大致相通,肯定能过了。这就是钻研真题的好处,什么模拟都比不上。

赋是《圣有谟训赋》,出自《尚书》。经书里徐平最不熟的就是《尚书》和《周易》,不由怔了一下。

不光是徐平

省元吴育率先出列,要求考官解释试题的意思。这个年代这是常事,题目不一定出自经典,不解释根本就做不下去。

吴育之后,又有好多举子要求解题,纷纷攘攘,崇政殿快成菜市场了。高高

受了这样刺激,后来仁宗皇便就规定出题只能从固定经典,取消了举子要求考官解题的权利。谁要是连题都看不懂,只能自认倒霉了。

见到如此多的人与自己一般,徐平便放下心来,只管安心答题。

殿试时的赋是最重要的,基本决定了名次。赋要想得高第,最高级的是有讽谏之意,讽谏中把皇上高高捧起来。如果能达到这个水平,考官都不敢压下来,必得高第,没有任何悬念。次一等的是歌功颂德,但必须有技巧,不能让皇帝一看就是拍马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