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把科举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加以严格规定,于是朱元璋规定。
科举考试必须以朱熹集注的儒家经典《四书》作为标准答案,文章必须以八股文为形式。
这样,读书人就不再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也不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然的话,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这一关。
这就是大明真正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了。
所以朱英在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朱元璋的心里,其实是很不舒服的,甚至有些微微的扭动身体,强行压制自身暴躁的情绪。
毕竟站在他面前的是大孙,还是十年未见,好不容易再次相见最为疼爱的大孙。
或者说现在的朱元璋,还不知道怎么去对大孙发泄怒火。
要是换了大儿子朱标,估摸着现在朱元璋已经抄起家伙什,撵着打了。
老爷子的异常,朱英也感知到了,但是他依旧选择继续问道:
“爷爷也是从贫苦百姓出走出来,当是了解一名,譬如铁匠学徒到成长为铁匠师傅,需要多长的年月吧。”
朱英转弯说道。
朱元璋怎么听不出来大孙言下之意,不过还是回道:“少说三年五载,七八年也是正常。”
朱英点点头,再次问道:“那么老爷子从何认为,一个学子考取功名为官有,怎么能有从官的经历呢。”
到了这里,朱元璋逐渐平静下来,似乎感受到了大孙其中的意味,微微沉吟说道:
“自是有老人带新人,一名官员,先是从辅职做起,当有了熟悉的经历后,通过考校,再成为主官。”
朱英点点头,说到这里,其中的关键也差不多了。
他再次问道:“户部掌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国库。”
“吏部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其中六部任何一部,一个未尝接触过的官员要熟悉上下,少说也得数年时间才行,仅仅不过一个学徒。”
“当这个学徒刚有些经历之后,就得重新换个地方学习,若是天资聪慧者无须多说,但哪来如此多天资聪慧者。”
“便是有些中规中矩的官吏,就仅仅一个事情,便需用一生来钻研了,如何能更好的发挥出本身的才能。”
“爷爷可是曾看过宋朝欧阳修所处《卖油翁》,万事无他,唯手熟尔。”
朱元璋眉头舒展开来,问道:“大孙的意思,是应当让官员在本身的职位上进行调动,如户部官吏,便是在户部调任,吏部便在吏部。”
“便于官员更好的掌握本身所学,是这个意思吗。”
对于这个问题,朱元璋其实也是考虑过,所以在官员的任免上,大部分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