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林,男,毕业于长夏公安专科学校。现任长夏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网上有对孟昭林的详细介绍,介绍页面上有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穿深蓝色西装的中年男人,五十多岁的样子,偏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锋利,嘴角似乎天生向下,面对镜头时的表情很严肃。
看起来是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
姜厌仔细浏览起他的信息。
就像她通过形象判断的那样,孟昭林的官方履历非常漂亮,虽然不是出身于老牌公安名校,但他的业务能力十分强悍,侦破过多个著名案件,更是在十几年前端过一整条拐卖链,斩获个人一等功。
长夏市各方面都非常落后,积攒的案件颇多,十几年前孟昭林凭一己之力拿到的个人一等功就是这地方能有的最大功勋,自此孟昭林几乎平步青云,从刑侦处侦察员到副队长,再到队长,再从队长到副处长、处长,如此晋升难度,他只用了十余年。
三年前,他起任市公安局副局长。
搜索百科用了数百字来形容孟昭林侦破的四一七特大拐卖儿童案,称他为“长夏之光”。
四一七特大拐卖儿童案。
姜厌把这几个字复制下来,重新搜索。
跳转出来的页面链接非常多,姜厌给自己倒了杯水,慢条斯理地一条条看。
不过五分钟,她就捋清了这个拐卖案是怎么回事。
十三年前的三月初,长夏市公安局接连收到七通报警电话,都是儿童走失事件,年龄从八岁到十三岁不等,在走访调查后,公安刑侦大队将此定性为团伙拐卖案,并作为重大社会案件立案调查。
但是当时摄像头还未普及,再加上公安内部能力不够,案子在整个三月都毫无进展,长夏市市民不再信任警方,自发不让家里孩子上学。
四月初,伴随着新的失踪儿童的出现,市民再也压不住内心的愤怒,以能想到的各种手段攻击长夏市公安局。
就在公安完全失去公信力的时候,当时还是一名普通刑侦员的孟昭林发现了重要线索。
他在下班回家途中发现可疑人员,并不顾个人安危开车追踪,后在一个废弃多年的工厂地下室找到多名被困儿童。
期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不可知,但是新闻报道的结束语这样写道: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与持刀歹徒搏斗,他倒在血泊中,挺立起的是公安精神。他是人民的英雄。”
的确是英雄人物。
姜厌拿起杯子抿了口水,往下翻相关报道的评论区。
「为英雄致敬!」
「长夏市就需要这样的民警!」
「以后我就是孟警官的死忠粉,只有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