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的玄鸟殿。
热闹非凡,宾主尽欢。
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的猫腻,群臣不是没人看出来。
相反,大多数人都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一批人。
但问题是,实行郡国并行制前夕,分封制和郡县制的那场大辩,是分封制输了,群臣已做好始皇帝直接实行郡县制的准备。
这时候,始皇帝顶着食言而肥,威严受损,还愿意和群臣分土,这让群臣怎么不感动。
而且在这之前,秦爵位不可以世袭。
彻侯之子在彻侯活着的时候有点地位,彻侯死了就是平民。
不可否认,彻侯之子想要军功,比一般平民要轻松许多,会有人照应。
但大体上,或者说至少在明面上,仍旧需要按照军功爵制度,一点点拼杀出来。
现在爵位可以降等世袭了,这就是天大好处。
群臣对始皇帝拥护,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虽然群臣清楚。
一旦分封,爵位不世袭这条秦律,大概是要改——谁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拿出来奉献呢?
但面对始皇帝,这位至高无上,一统天下的神明。
群臣心里还真不保准。
始皇帝能打下六国,就能再把他们都打一遍。
如果世袭这条不改,就算接受分封,按秦律,分封之人死后,封地就应回归秦君手中。
与其提心吊胆得被永久分封,还不如这种加以限制,阉割地分封。
虽说封地死后一分为三,但从另一方面想。
老大老二死了,还有老三能延续后代,不至于绝后,这不也挺好的?
后世书面上管这个叫风险分担,中国古话就是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三国时候的诸葛家就这么做的,魏,蜀,吴三家一起下注。
不要信诸葛亮说什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种话,这是诸葛武侯自谦之词。
哪个农民种地带书童的?
哪个农民有那么大财力能看那么多书?
哪个农民能认识司马徽,徐庶,还能被二人强力推荐给刘备?
玄鸟殿大宴进入**。
嬴成蟜观望着这君臣相合,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大定。
稳了稳了。
王绾,冯去疾,王翦,王贲,尉缭,姚贾这帮猛人都在,都对皇兄忠心耿耿。
这波飞龙骑脸怎么输啊?
我就不信大秦还能二世而亡。
“诸公倒是沉得住气,除了成蟜,竟无一人与朕言说分土。既然如此,那此事便由朕来提。”
始皇帝双腿并拢,正坐在高位上,面色突然严肃起来。
群臣表情却不是往常的小心谨慎,而是惊喜交加。
因为他们知道。
始皇帝这次严肃,不是为了施加君威,而是为了施加君恩,是要与他们分土。
赵高,盖聂。
一人持有一卷竹简。
一个面色恭敬,一个面无表情。
将竹简放在了始皇帝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