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是已登基十二年的天子刘彻一力主张,要一改大汉对匈奴的避战和亲政策,与凶残的草原骑兵开战,大汉分兵四路,分别由外戚卫青,名将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骑将军公孙敖带领,四路兵力各一万骑兵,从不同方向路线向匈奴出兵。
新将带兵,难免磕磕绊绊,就算和天子谈论过无数次对匈奴的兵法战略,真正实践还是比嘴上说得艰难许多,卫青是个吃得下苦头的人,也很能放得下身段虚心向老将学习,但就算如此,军中对他的议论还是不断。
汉家天子多爱幸男子,自高祖起几乎就是公开的,卫青是宠妃卫夫人的弟弟,少时姐弟同
长安歌云,生男勿喜,生女勿悲,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有酸妒者,谣传姐弟同侍天子,因卫青是个私生子,出身下卑,又以姊幸,虽荣宠至极,长安贵戚对他还是多有诽谤。
这样的光景,对小人来说算是得志,对卫青来说,离了长安反倒松快些,他
一日之中大部分时间是
扶卫青的是个年岁不大的亲兵,连续多日的行军,他脸皮被晒得
木兰摇摇头,声音很轻地道“将军,我不累。”
卫青心说,我都累成这样了,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不累
木兰是真的很小,而且脸生得小,眉毛淡淡细细,眼瞳圆钝,看起来便很稚嫩,卫青一手带大外甥,所以知道按骨骼体态来算,这孩子并没有二十岁,也许十五六岁都不到。
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军中这样的少年郎也有些,多是家里不愿意让壮年的男丁上战场,征兵也讲人情,总归一家一户出了个人罢了,除此之外还有些过了年纪的老兵,他军中情况还好些,二三十岁的青壮兵力那是不归他这种新将带的,大多
骁骑骁骑,善战的骑兵,大汉将军的名称就代表着很多事情了。
卫青心思细腻,知道小少年木兰是
其余亲兵都是天子从期门军中为他挑选的青壮,见走了个木兰,都松快起来,还有和卫青关系好的,抱怨道“那小子少言寡语,从没个笑模样,将军为何要把他带
关键是,大家都是期门军出身,拱卫宫廷的,大多自小习武,又识兵法懂战略,历练一下都是军中将领,平日里相处得也好,突然混了一个乡下士卒进来,实
这寡言的小子甚至连捧他们几句都不会,亲兵们谈起长安,谈起女人,他就
卫青却觉得这大概不是殷勤,而是木兰正好站
他微微叹了口气,道“人有百样,何必强求他合群。”
亲兵们都不大高兴,但卫青都这么说了,也不好再抱怨,纷纷下马歇息,安营扎寨不归他们做,生火造饭也是别人的活,亲兵平日里是最清闲的,但上了战场,他们就是护着主将的铜墙铁壁。
那个叫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