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说宋军就算不愿意和三晋血拼,至少撤军时也会一声盟军吧。但现在却全然不顾楚、齐两个盟国的安危,悍然摆了己方一道。
大殿内没人回答他。
齐王田辟疆眼神冰冷,他现在恨不得生吞了那戴偃,恨不得即刻发兵攻宋!但心头的那一丝理智在克制着他,现在还不是报复宋人的时候。
他沉声问道“众卿可有何对策。”
事已至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破局,而非是纠结前因。
“王上,而今应该尽快聚兵去救,迟则生变。”淳于髡赶忙道。
齐王没有做声,他当然知道要去救,但现在问题是如何去救。楚宋败退,西线已经全面溃败,三晋和秦军在济水一线至少聚集了超过十万,派兵派少了根本打不通敌军的防线。
若是现在重新征调大军,也根本来不及!
田婴道“王上,为今之际,唯有使燕地的匡章率军回援,方能解此战之危。”
田文的目光看着父亲的袖袍,他能感觉到袖袍内父亲正在颤抖的双手。
若非无奈,田婴绝对不会言及此语,因为一旦齐军从燕地撤退,便意味着齐军输了,这十数年来筹谋燕地所付出的代价也全部付之东流。
然而当田婴看到这封奏简,凭借丰富的经验,他第一时间已察觉到,情况已经十分严重!
若是此时继续两线作战,燕地或许会将齐国彻底拖垮。
田忌的三万齐军一旦被灭,三晋联军便可长驱直入齐地,到那时本该是援楚对秦的战争,战场便会转至齐国本土。
赵国参战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迫使齐国放弃燕地。
那个野心勃勃的邻居想扶植一个亲赵的燕国。否则赵人为何会冒那么大的风险,宁愿放弃已经唾手可得的中山地,调集大军对付强大的齐国?
齐国在赵国对中山的战争中可没有插手,甚至在面对中山国的求援时置若罔闻。(当然这一切都是田婴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也是齐国的战略失误。
田辟疆久不言语,或许是出于王的自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亦或是不愿意放弃耗费无算代价得到的燕地。
他突然想起前些天那个邹人孟轲在王殿上对自己说的那番话。
其实伐燕之初,他便请教过孟轲这位以智慧着称的大儒。
彼时燕国因为内乱,燕人亦无拒敌之心。但谨慎起见,田辟疆还是私下询问过几位智者。
最终的结果也却如对方说得那般“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
彼时燕国“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军仅用了五十天就大获全胜,攻占了燕国全境并杀死了燕王会。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出乎了田辟疆的预料,齐军在占领燕国后大肆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