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同样生了三个儿子, 瞧瞧人家老赵头,多享清福啊, 我比老赵头那两口子差不多年龄, 却还要扛着锄头出来除草, 人比人,气死人。”
“那是人家儿子孝顺, 瞧瞧他们家三个儿子,那小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好, 一家比一家过得舒服。”
“说到孝顺,他家赵国生确实不错啊,比我家儿子孝顺多了。”
“还别说,以前还真没看出来,就赵国生那三句话打不出一个屁来的性子居然这么有能耐。”
“是啊,瞧瞧他家的小卖部,这一年挣了不少钱吧”
“这算什么重要的还是家里孩子有出息, 大女儿嫁得好, 又
“剩下三个小的估计将来也差不到哪里去, 小女儿
“呵呵,我们啊,羡慕不来的,还是踏实的干活吧。”
“就是,就是,国生家这一年挣了点钱,但也没有忘本啊,这青菜,鸡蛋,泥鳅黄鳝什么的,没人购,我们也换不到钱啊。”
“那倒也是”
“”
村里人一到一起干活,就喜欢偷偷的八卦,有的没的,说个没听。
图个乐子,没什么坏心眼,实
好
这一想法的起因还不是村里那好几户孤寡老人,想多帮帮他们,然后就演变到全村了。
这一年,赵国生家的小卖部由一开始的生活基础必需品到烟啊,酒啊,面粉啊等这类“奢饰品”。
慢慢从无到有的增添了农药啊,化肥啊,过节用的钱纸啊,鞭炮等等啊。
可以说,这些货物极大的满足了赵家村大多数村民的日常生活。
同时,因为赵国生有辆小三轮,几乎天天开着它
这也使得赵家村的人去县城变得极为方便,次数也越来越多。
慢慢的,村里人
“人到齐了还有没有要去县城的坐稳了,要开车了。”赵国生几乎每天早上出
“齐了,走吧国生。”坐
从赵家村到县城的这条弯曲的泥巴小马路
县城的停车点被赵国生暂时定
“到了,你们先去买东西吧,十二点的车返回村里啊。”赵国生习惯性的提醒一句。
大部分时候村里人都有时间概念,能守时,但有的时候也有那么几个迟迟不归的。
每次就是那几个人,好巧不巧,这次就有其中一个坐车来县城了。
赵国生最讨厌这种不守时的人了,等吧,又不能耽误全车人,不等吧,他又厚脸皮的打电话到家里,让他再次开车来县城接人。
每每这时候,赵国生无比后悔家里安装什么电话,就应该让他找不到人,晾晾他,治治他这毛病。
不想这些有的没的了,赵国生趁着早市才刚开始,连忙开车去送货,把车上这些购来的青菜等给卖了。
“爸,你来了,我去做早饭。”巧儿估摸着他公公这个时候应该来了,抱着儿子
“哟,大孙子诶,爷爷抱。”赵国生接过自娱自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