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父子二人虽然知道朱浩是东家,却依然有离开的想法。
眼前这些人关系太乱,之前想加入龙班主的戏班,是看其班子不大但能排好戏,觉得有前途。
可眼下的混乱局面却让大汉觉得,这种内部构架不清不楚的班子,毫无前途可言。
“小当家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
大汉婉拒朱浩的好意。
朱浩笑道:“别忙着拒绝,哪里表演不是表演?想扬名立万,一点冒险的勇气都没有吗?”说到这儿,他扬了扬手里的碎银子,“这钱就不当什么签约费了,只算是彩头,只要你们唱得好,便可以拿走。”
经朱浩这一说,大汉犹豫了。
对行走天下的街头卖艺人来说,钱财是最可靠,能傍身且带来稳定生活的好东西。
朱浩道:“我先唱,你们听着,让两个戏班的人做个见证!”
没等父子二人拒绝,朱浩已自己跳上临时搭建的台子。
朱浩作为戏班东家,戏本是他写的,之前的唱腔也是他教的,但他真没有登台表演过。
眼下虽然只是个临时戏台,但朱浩手下两个戏班的人都把练功之事放下,跑到院子里看热闹,也是都知道朱浩水准不低,想看看东家到底有何等才华,能以小小年岁撑起安陆一地的梨园行当。
朱浩上台,摆开一个武生的架子,但仅仅只是具备个形而已。
口中唱道: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不过是最简单的说唱脸谱的几句歌词,无须计较窦尔敦是谁,这位乃是明末清初的人物,只需要关注唱腔即可。
这段最适合武生来表现身形台姿,朱浩便拿来当作考核题目。
如果说之前父子二人对朱浩还有所轻视,可当听朱浩在小戏台上唱出这几句,那唱腔和形、意,可就非普通戏班中人能比。
“好!”
围观的两个戏班的人当然拍手称赞。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以后要是把这唱腔、唱词用到戏台上,那还不赢它个满堂彩?尤其表演者还是东家,就算唱得再差那也要叫好啊!
否则还想不想在戏班混了?
朱浩唱完,从台上跳下来,笑看父子二人:“你们能唱吗?”
大汉点头:“小当家的唱腔,与我西北边地的唱腔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下可以一试。”
朱浩会心一笑。
京剧本来就糅合了很多地方戏曲,其中高亢的部分就来自于秦腔,这大汉一听就从中找到西北唱腔,说明戏路对上了。
于三在旁提醒:“你上去唱,可是要拿出武生的派头,只是嘴上轻飘飘唱两句那就没趣了!”
大汉感觉